女,40岁,居民。12月8日就诊。患者五天前突然发现面部烘热,扪之灼热,曾服抗生素类药物,症情未减。
见症:面部红赤,颧部尤显,触之烫热,伴心烦易怒,手足心热,口咽微干,不欲饮水,舌质微红,苔薄略黄,脉象细数。
证属阴虚于下,阳浮于上。
治宜滋养阴液,潜摄浮阳。
予芍药甘草汤加味。
处方:杭芍30克,生甘草10克,炙龟板30克(先煎),栀子5克。
三剂药后,面部烘热减轻。继进三剂后,诸恙悉平,原方加生地30克,以资巩固,追访一年半未复发。
体会:芍药甘草汤原方用量等同,我们临床应用,芍药与甘草用量之比,多为5:1,少则3:1,非此难有止痛之效。但芍药增大用量,恐有过苦伤脾胃之虞,故改用炒白芍,以炒制苦,可防其弊而用其长;甘草一般遵原方用炙甘草,取其温中益脾。凡挟热者,改用生甘草,意取清热和中。此虽一重、一炒、一生之变,贵在“权衡得失”,实乃用药之妙也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场内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