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愚蠢!固执!你那破股票一张废纸而已!"王明拍桌而起。
"妈,您真是不可理喻!那么多钱放着不用,眼看着小雨病着,您还是不肯卖!"
赵芳的眼神里满是鄙夷。
李秀兰颤抖着手收起那张泛黄的股票凭证,转身走出门。
"听说了吗?老李家那老太太,守着张废纸十几年了,儿子创业要钱都不给!"
小区门口,邻居的窃窃私语刺痛她的耳膜。
李秀兰站在窗前,望着外面纷飞的柳絮,不自觉地叹了口气。六十五岁的她,已经从教师岗位退休五年了。
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,她一生勤勤恳恳,教书育人四十载,桃李满天下。退休后的生活本该安逸,却因家庭矛盾而烦忧不断。
李秀兰生性节俭,这是战乱年代出生的人常有的特质。
在条件好转的年代,她依然保持着节约的习惯:菜场收摊时买便宜蔬菜,衣服穿几年也舍不得换,甚至连用水用电都精打细算。
街坊邻居都称赞她持家有道,但在儿子王明和儿媳赵芳眼中,这却成了"小气"和"老古董"的代名词。
"妈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您就别那么抠了,看看人家退休老师,哪个不是穿金戴银的?"
王明经常这样说。每次听到这话,李秀兰只是笑笑,并不解释。她深知,勤俭持家的背后,是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有保障。
王明今年四十出头,大学毕业后就没有稳定工作。他尝试过多种行业:开过小饭馆,做过保险,卖过电器,但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。
每次创业失败,他总是找各种理由开脱:环境不好、时机不对、合伙人不靠谱……
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。而在每次失败后,他的第一反应总是向母亲伸手要钱。
"妈,我这次真的找到好项目了,就差启动资金,您再支持我一次吧!"这样的话,李秀兰已经听了无数次。
儿媳赵芳比王明小五岁,在一家服装店当导购。她长相不错,会打扮,但对婆婆的节俭生活方式极为不满。在她看来,婆婆有钱不花,简直就是生活在上个世纪。
她经常在王明面前抱怨:"你妈那么有钱,却住在这老旧小区,连个电梯都没有,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。"
李秀兰的丈夫王建国生前是本地酒厂的工人,后来做到了小组长。
王建国为人忠厚老实,在酒厂兢兢业业工作了三十多年,同事们都很敬重他。夫妻二人感情甚笃,生活虽然清贫,但也其乐融融。
可惜天不遂人愿,王建国在2003年因肺癌离世,留下李秀兰一人孤苦伶仃。
回忆起亡夫,李秀兰的眼角总是湿润的。她轻轻擦去眼泪,从抽屉里取出一张已经有些泛黄的股票凭证,这是她与丈夫最后的连接,也是近二十年来家庭矛盾的根源。
2003年初春,王建国被确诊为晚期肺癌。这个噩耗如晴天霹雳,打破了李秀兰平静的生活。
短短三个月的时间,王建国便撒手人寰,留下了夫妻俩多年节省下来的三十万元存款和无尽的思念。
"秀兰啊,节哀顺变。建国走了,你要为自己打算啊。"王建国的葬礼后,几位多年的老友前来安慰李秀兰。
"是啊,现在这三十万可是笔不小的钱,得好好规划一下。"退休教师张玉珍拍拍李秀兰的肩膀说道。
亲友们的建议五花八门。有人劝她买房子:"现在房价才多少钱一平米?过几年肯定翻倍,保值又增值。"
有人建议她投资银行理财产品:"稳定安全,每年还有不少利息。"
还有人提议她分一部分给儿子创业:"毕竟儿子是自家人,投资给他,将来有了回报不也是你的吗?"
李秀兰被各种建议搞得头昏脑胀。就在这时,王建国在酒厂的老同事刘师傅来看望她。
"嫂子,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做决定,但我有个建议,你可以考虑一下。"刘师傅是酒厂的老技术员,对行业有着独到的见解。
"刘师傅,您说。"
"你知道我们厂现在跟贵州茅台有合作吧?我看这茅台酒厂的前景非常好。现在他们的股票价格才三十多元一股,但据我了解,公司发展势头很猛,未来有很大增长空间。你如果不急用钱,可以考虑买些茅台的股票长期持有。"
李秀兰将信将疑:"股票不是很不稳定吗?万一赔了怎么办?"
"任何投资都有风险,但茅台不一样。它是我们国家的名酒,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市场。再说,这酒的生产工艺特殊,需要长期存放,产量有限,供不应求是必然的。"
刘师傅解释道,"当然,最后决定权在你手上。"
回到家,李秀兰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儿子王明。没想到,王明勃然大怒。
"妈!您怎么能信那些外人的话?股票就是骗局!我同学的父亲就因为炒股赔得倾家荡产!"
王明激动地说,"再说,我现在正准备开一家网吧,这三十万正好够启动资金。您要是真为我好,就把钱给我创业。我保证这次一定成功,让您享福!"
王明的话让李秀兰陷入了两难。一方面,她希望支持儿子;另一方面,她对儿子的商业头脑并不信任。更重要的是,这三十万是她和丈夫一辈子的积蓄,如果赔光了,她晚年的生活就没有保障了。
几天的辗转反侧后,李秀兰做出了决定。她拿出五万元给了王明,剩下的二十五万全部投资了茅台股票。
"妈!您太让我失望了!"得知母亲的决定后,王明气得摔门而去,"您宁愿相信外人,也不相信自己的儿子!"
李秀兰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,眼泪夺眶而出。她知道,这个决定或许会伤害母子感情,但这是她对自己负责的选择。
她在心里默默地对已故的丈夫说:"建国,希望我没有做错。"
投资茅台后的日子并不好过。李秀兰独自住在一栋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内,每天买菜做饭,打扫卫生,生活单调而寂寞。退休金虽然不多,但足够她日常开销,她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习惯。
王明的网吧生意最初还算可以,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,网吧逐渐没落。半年后,他不得不关门止损。这次失败后,他又找到了母亲。
"妈,网吧不行了,但我发现了新商机——代理进口化妆品!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买进口货,利润特别高。"
王明兴致勃勃地说,"我需要十万元进货,很快就能翻倍!"
李秀兰犹豫了:"儿子,上次给你的五万元呢?"
"生意失败了嘛,哪有不赔钱的?"
王明理直气壮地说,"您看看您的茅台股票,现在涨了多少了?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,您得支持我啊!"
李秀兰看了看股票账户,茅台的股价确实有所上涨,但远没有到能让她安心的程度。她咬咬牙,拿出五万元积蓄给了儿子。
然而,历史再次重演。半年后,王明的化妆品代理生意因为产品质量问题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告终。
接下来的几年,王明先后尝试了餐饮加盟、手机批发、二手车销售等多种生意,每次都是信心满满地开始,灰头土脸地结束。每次失败后,他都会找到母亲要钱,理由是"东山再起"。
李秀兰心疼儿子,几次都答应了他的请求。但随着年龄增长和积蓄减少,她开始变得更加谨慎。当王明第六次来要钱时,她终于拒绝了。
"儿子,不是妈不想帮你,而是你要学会自己面对困难。"李秀兰语重心长地说,"你已经四十多岁了,不能总是依赖我。"
王明脸色一变:"您是不是嫌我没出息?我承认我失败过,但谁的创业之路不是坎坷的?您就是不相信我能成功!"
"妈相信你,但钱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。"李秀兰试图解释,"你可以找份稳定的工作,慢慢积累经验和资金。"
"您别说这些没用的!"王明怒气冲冲地说,"您手里有那么多茅台股票,卖一点都不会怎么样!可您就是舍不得,宁愿看着我受苦!"
这次争吵后,王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来看望李秀兰。直到儿媳赵芳主动找上门来。
"妈,您真是越来越不可理喻了!"
赵芳一进门就抱怨道,"明明手里握着值钱的股票,却舍不得变现。您知道我们现在过得多艰难吗?"
李秀兰平静地说:"芳啊,我不是不想帮你们,但你们要明白,钱不是取之不尽的。我这些股票是我的养老钱,如果都给了你们,我老了怎么办?"
"您这是什么话?"
赵芳声音提高了八度,"我们是您的儿子儿媳,难道会不管您吗?您现在不帮我们,将来我们凭什么孝顺您?"
李秀兰被这番话伤透了心,但她依然坚持自己的决定:"我的股票不会卖的,这是我和你们父亲的心血。如果你们真的缺钱,我可以每个月从退休金里拿出一部分来帮你们。"
"呵,一个月那点钱能干什么?"
赵芳冷笑道,"您就守着您那张废纸吧!别指望我们以后会来看您!"
赵芳摔门而去,留下李秀兰一个人在屋子里默默流泪。她拿出那张茅台股票的凭证,抚摸着上面的印章,仿佛能感受到丈夫的气息。
"建国,我做得对吗?"李秀兰喃喃自语,"如果是你,你会怎么做呢?"
窗外的雨声渐大,屋内的老人显得更加孤独。茅台的股价这些年确实上涨了不少,从最初的三十多元涨到了两三百元,但李秀兰从未动过卖出的念头。
在她心中,这不仅是一笔投资,更是对亡夫的一种纪念和对未来的一份保障。
随着时间推移,李秀兰与儿子儿媳的关系越来越紧张。王明和赵芳很少来看望她,即使偶尔来访,也是为了再次尝试说服她卖掉股票。
"妈,您知道现在茅台股票涨到多少了吗?七百多元一股!您当初投的二十五万,现在值五百多万了!"
王明一脸兴奋地说,"如果您卖掉一半,既能保留投资,又能帮我一把。我现在看中了一个特别好的项目,绝对能成功!"
李秀兰依然摇头:"不行,这些股票是我的养老保障。我年纪大了,万一生病需要用钱怎么办?"
"您这是什么逻辑?"
王明不解地问,"您舍不得卖股票是怕将来没钱看病,可如果您现在生病了,您难道还要继续攒着股票不成?"
李秀兰苦笑:"儿子,你不明白。这些股票对我来说,不仅仅是钱的问题。这是你爸爸留给我的最后一点东西,我答应过他要好好守住的。"
"又是爸爸!"
王明不耐烦地打断道,"爸爸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了,您还拿他来说事!他当年要是真为我们好,就不会让您把钱全投股票了!"
这句话彻底触怒了李秀兰。她站起身,指着门口:"你出去!我不想再听到你这样说你爸爸!"
王明愣住了,他没想到一向温和的母亲会如此激动。赵芳赶紧拉住王明:"算了,既然婆婆这么固执,我们走吧。她不想帮我们,我们也不必再来麻烦她了。"
从那以后,王明和赵芳彻底断绝了与李秀兰的联系。过年过节,他们不来拜访;李秀兰生病,他们也不闻不问。
邻居们都为李秀兰感到不值:"这么好的母亲,怎么摊上这样的儿子儿媳?"
李秀兰心里难受,但她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。她知道,如果当初把钱都给了王明,现在可能早已一分不剩。而她的茅台股票,已经成为了她晚年生活的重要依靠。
就在关系彻底冷淡的第三年,一个深夜,李秀兰接到了一通电话。
"妈!"
电话那头是王明焦急的声音,"小英生病了,医生说是急性阑尾炎,需要立刻手术!"
小英是王明和赵芳的女儿,李秀兰唯一的外孙女,今年才十岁。虽然这些年很少见面,但李秀兰心里一直牵挂着这个可爱的小姑娘。
"孩子在哪个医院?我马上过去!"李秀兰顾不上多问,赶紧穿好衣服就往外走。
到了医院,李秀兰看到王明和赵芳焦急地在手术室外等待。
见到李秀兰,赵芳忍不住哭了出来:"妈,对不起,我们不该这么多年不联系您。 可现在小英突然病了,医院要两万元押金,我们实在凑不齐……"
李秀兰二话不说,拿出银行卡:"去缴费吧,卡里有三万多,密码是你爸爸的生日。"
王明接过卡,眼睛湿润了:"妈,这些年我们对不起您……"
"别说这些了,快去交钱吧。"李秀兰摆摆手,"小英现在怎么样?医生怎么说?"
赵芳抹着眼泪解释道:"医生说情况不是特别严重,但必须马上手术。 如果拖延,可能会导致穿孔,后果就严重了。"
手术很顺利,小英被推出手术室时已经恢复了意识。看到外婆,她虚弱地笑了笑:"外婆,您来了。"
李秀兰心疼地握住外孙女的小手:"外婆在这儿,小英别怕,很快就会好的。"
住院期间,李秀兰每天都来医院照顾小英。她亲自做好吃的送来,给小英讲故事,陪她做游戏。这段时间,一家人的关系似乎缓和了不少。
出院那天,王明突然对母亲说:"妈,我和芳芳商量了,想请您搬到我们家住。 这些年我们太不像话了,是时候好好孝顺您了。"
李秀兰惊讶地看着儿子:"真的吗?你们不会介意?"
赵芳也点点头:"妈,是我们错了。您这么疼爱小英,我们怎么能不孝顺您呢?再说,您一个人住那么远,我们也不放心。"
李秀兰心里暖暖的,但她还是有些犹豫:"可是,我习惯了自己住……"
"妈,别担心,我们给您准备了单独的房间,您想做什么都行。"王明热情地说,"小英也特别想您搬过来呢!"
看着外孙女期待的眼神,李秀兰终于点头答应了。
2022年春天,李秀兰突然感到身体不适。起初她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,吃了几天药也不见好转,反而越来越严重。在小区邻居的坚持下,她去了医院检查。
医生皱着眉头看完检查报告,语气凝重地告诉她:
"李阿姨,您这情况有点复杂,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。初步看,可能是胆囊出了问题,有可能需要手术。"
李秀兰心里一沉,但很快又振作起来:"大夫,需要多少钱?我有存款。"
医生告诉她,检查和治疗加起来可能要花费十几万。李秀兰暗自盘算,她的存款恐怕不够,看来必须动用一部分股票了。
第二天,李秀兰来到证券公司,准备查询账户并变现一部分股票。她已经有好几年没有查过账户了,心里有些忐忑。
"您好,我要查询一下账户情况。"她对柜台的工作人员说。
工作人员接过她的身份证和账户信息,开始操作电脑。很快,屏幕上显示出账户的详细信息。
工作人员看了一眼屏幕,然后又看了看李秀兰,表情变得异常惊讶。
"李女士,您这个账户..."工作人员的声音有些颤抖。
李秀兰心里一紧:"怎么了?有问题吗?"
工作人员把屏幕转向她:"您自己看吧。"
李秀兰凑近屏幕,当她看清上面的数字时,双手不由自主地捂住了嘴巴,泪水顺着布满皱纹的脸颊无声地滑落。
那个数字让李秀兰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2003年,她用30万买入的茅台股票,如今已经价值近3000万元!这个数字远远超出了她的想象,甚至让她一时间不知所措。
"李女士,您的账户价值非常可观。"工作人员小声说道,"您是打算变现一部分吗?"
李秀兰回过神来,点了点头:"是的,我需要一些医疗费用。"
工作人员帮她办理了变现手续,她选择卖出了价值20万的股票。这只是账户总价值的一小部分,但足够支付她的医疗费用了。
回到家,李秀兰坐在沙发上,仍然沉浸在震惊中。她拿出那本记录股票账户信息的笔记本,轻轻抚摸着封面。
"老王,你真是太有眼光了。"她对着丈夫的照片喃喃道,"你为我们的晚年准备了这么多钱,可惜你看不到了。"
正当她沉浸在思绪中时,电话铃声突然响起。是银行的客服打来的。
"李女士,您好。我们注意到您的账户最近有异常操作记录,有人试图访问您的账户,但因为密码错误被系统锁定了。为了账户安全,我们想确认一下是否是您本人在操作?"
李秀兰大吃一惊:"不是我!我只在今天去证券公司查询了一下,其他时间都没有操作过。"
客服建议她立即修改密码,并告诉她可以查看最近的操作记录。李秀兰按照指示操作后,发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,确实有多次失败的登录尝试。
这让她感到一阵不安。谁会试图访问她的账户?难道是有人知道了她的股票价值,想要窃取?
正当她思考这个问题时,门铃响了。打开门,她看到王明站在门口,脸上带着不寻常的笑容。
"妈,我听说您去医院了,身体没事吧?"
李秀兰有些疑惑,她并没有告诉儿子自己生病的事:"你怎么知道我去医院了?"
王明有些局促:"邻居告诉我的。您没事吧?需要钱吗?"
李秀兰更加警惕了:"不用,我自己有钱。"
"是吗?"王明的眼神闪烁,"您不是一直说那股票是养老钱,不能动吗?"
李秀兰突然明白了什么,心里一阵发冷:"明明,你是不是试图登录我的股票账户?"
王明的脸色一下子变了,但很快又恢复正常:"妈,您说什么呢?我怎么会做这种事!"
李秀兰没有揭穿他,只是平静地说:"我今天去查了账户,已经变现了一部分股票,足够支付医疗费用了。"
"哦?那股票现在值多少钱了?"王明急切地问道。
"不多,几十万吧。"李秀兰撒了个谎。
王明明显松了一口气,但眼神中又闪过一丝失望:"哦,那还行。比当初增值不少了。"
送走王明后,李秀兰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。她开始回想近期发生的种种异常,越想越觉得不对劲。
第二天,她决定去看望小雨,顺便了解一下情况。小雨正在放假,回到家里。当李秀兰到达时,屋里只有小雨一个人。
"奶奶!"小雨惊喜地扑过来,"您怎么来了?"
"来看看你啊。"李秀兰慈爱地摸着孙女的头,"你爸妈呢?"
"出去了,说是有事要谈。"小雨有些闷闷不乐。
李秀兰试探着问:"小雨,最近家里有什么异常吗?"
小雨犹豫了一下,然后小声说:"爸爸和妈妈最近经常吵架,还神神秘秘的,好像在策划什么事情。我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他们提到您的名字和什么账户之类的。"
这个信息让李秀兰心里一震。她继续问道:"还有什么异常吗?"
小雨思考了一会儿,说:"有一次,我看到妈妈在翻您以前给我的东西,好像在找什么。她还问我,您有没有给过我什么重要的东西或者文件。"
李秀兰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。她突然明白了,王明和赵芳可能是在寻找她的股票账户信息!
就在这时,门开了,王明和赵芳走了进来。看到李秀兰,两人明显吃了一惊。
"妈?您怎么来了?"王明强作镇定地问道。
李秀兰直视着儿子的眼睛:"明明,我想和你们谈谈。"
赵芳脸色不善:"有什么好谈的?不就是那点钱吗?反正早晚都是我们的!"
王明瞪了赵芳一眼,然后对李秀兰说:"妈,有话好好说。"
李秀兰平静地问:"是你们试图登录我的股票账户吗?"
房间里一下子安静了。王明和赵芳相互看了一眼,然后王明尴尬地笑了笑:"妈,您别误会,我们只是想看看那股票现在值多少钱,好安排小雨的未来..."
"安排小雨的未来?"李秀兰的声音突然提高了,"你们是想拿走那笔钱!"
赵芳再也忍不住了:"有什么不对?那钱本来就应该是我们的!您一个老太太,要那么多钱干什么?还不是得留给我们?"
"那是我和你爸一辈子的积蓄!"李秀兰激动地说,"是他临终前嘱咐我要好好保管的!"
"爸都走了这么多年了,您还守着那个承诺干什么?"王明也不再掩饰,"那股票值多少钱了?几百万?我们家缺钱缺得要命,您却守着钱不动!"
"你们到底做了什么?"李秀兰问道,声音因为愤怒而颤抖。
王明和赵芳对视一眼,然后王明低声说:"我们...试过用您的身份信息登录账户,但密码不对..."
"你们居然..."李秀兰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"你们知不知道这是违法的?"
"违什么法?"赵芳不屑地说,"您是他妈,那钱本来就应该是他的!"
就在剑拔弩张之际,小雨突然站了出来:"够了!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奶奶?那是奶奶的钱,你们凭什么拿?"
赵芳厉声呵斥道:"闭嘴!大人的事,小孩别插嘴!"
"我不是小孩了!"小雨毫不退缩,"我已经成年了,我有权利说话!奶奶一直在帮助我,而你们呢?只想着钱!"
李秀兰看着勇敢站出来的孙女,心里涌起一股暖流。她走过去,拉住小雨的手:"谢谢你,小雨。我们先走吧。"
王明急了:"妈!您别走啊!我们还没谈完呢!"
李秀兰头也不回地离开了,带着小雨回到了自己家。一路上,小雨不停地向奶奶道歉,说自己不知道父母会做出这种事。
"不怪你,孩子。"李秀兰安慰她,"这不是你的错。"
回到家,李秀兰决定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的资产。她先打电话给银行,彻底改变了账户的密码和安全设置。然后,她联系了一位律师,咨询如何防止家人未经授权访问她的资产。
律师建议她设立一个信托基金,并指定可靠的执行人。她也可以写一份详细的遗嘱,明确说明资产的分配方式。
"您可以指定部分资金用于特定目的,比如孙女的教育或者医疗费用。"律师说,"这样可以确保资金被正确使用。"
李秀兰采纳了这些建议,立即着手安排。她决定将大部分资产放入信托基金,指定小雨为受益人,但有严格的使用条件。
就在她准备这些法律文件的过程中,一个意外的访客来了。是王建国的老同事赵师傅的儿子赵建。
"李阿姨,您还记得我吗?我是赵建,赵师傅的儿子。"
李秀兰当然记得。赵建比王明大几岁,当年也在酒厂工作,后来去了外地发展。
"赵建啊,快请进!你爸爸还好吗?"
赵建脸色一沉:"我爸去年走了,临终前一直惦记着您和王叔。"
李秀兰叹了口气:"真是可惜,赵师傅是个好人。"
"是啊。"赵建点点头,然后正色道,"李阿姨,我这次来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您。"
他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:"这是我爸留下的。他说,如果您遇到麻烦,特别是关于那支股票的麻烦,就把这个交给您。"
李秀兰疑惑地接过信封,打开一看,里面是一份声明和几张照片。声明上详细记录了2003年王建国决定投资茅台股票的过程,以及他对这笔钱的安排意愿。照片则是当年王建国在医院病床上,与赵师傅以及证券公司工作人员讨论投资事宜的场景。
"我爸说,王叔当时就预见到可能会有这种情况,所以特意留下了这份声明,作为您的证据。"赵建解释道。
李秀兰看着这些材料,眼泪再次涌出。她没想到,丈夫和老朋友早就为她做好了准备。
"谢谢你,赵建。这对我很重要。"
赵建又说:"李阿姨,我还听说了一些事情。您儿子最近在四处打探您的财产情况,还联系了一些不太正规的人,想要弄到您的账户信息。您一定要小心。"
这个消息让李秀兰心头一紧:"谢谢你告诉我这些。我会处理好的。"
送走赵建后,李秀兰立即联系了社区民警,报告了账户被人尝试非法访问的情况。民警记录了情况,承诺会进行调查,并建议她加强安全防范。
几天后,小雨来电话告诉她,家里来了警察,询问关于非法访问账户的事情。王明和赵芳被吓得不轻,一口否认了所有指控。
"奶奶,我该怎么办?"小雨问道,声音中充满困惑和痛苦。
李秀兰安慰她:"孩子,你只要说实话就好。不要担心,无论发生什么,奶奶都会照顾你的。"
随后的日子里,李秀兰忙着处理各种法律和财务事务。她正式设立了信托基金,指定小雨为主要受益人,但有严格的使用条件。她也写了详细的遗嘱,确保自己的资产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配。
在这个过程中,她有很多时间思考。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,以及对金钱和亲情的态度。
"老王,我一直以为守住这笔钱是对你的承诺,但现在我明白了,你真正希望的是我能过上有尊严的晚年生活。"她对着丈夫的照片说道。
警方的调查很快有了结果。虽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王明和赵芳尝试非法访问账户,但他们确实有可疑行为。警方对他们进行了严肃警告,并告知如果再有类似行为,将面临法律制裁。
这次警告对王明产生了很大影响。他似乎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严重性,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对母亲的态度。
一天,他独自来访,神情忧郁。
"妈,我来向您道歉。"他低着头说,"这些年,我太自私了,只想着钱,没有真正关心过您的感受。"
李秀兰看着儿子,心中百感交集:"明明,我不怪你。但你要明白,金钱不是最重要的。你爸留下这笔钱,是希望我们家人能够幸福,而不是为了钱反目成仇。"
王明点点头,眼中含着泪水:"我明白了。这次事件让我看清了很多事情,特别是赵芳的真面目。我们...已经决定离婚了。"
李秀兰并不感到意外,只是关切地问:"那小雨呢?"
"小雨说她想和您一起住,至少在大学假期期间。"王明苦笑道,"她现在更信任您,而不是我们。"
李秀兰叹了口气:"孩子需要时间。你也需要好好反思,重建与女儿的关系。"
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家庭关系开始慢慢修复。王明和赵芳办理了离婚手续,赵芳搬出了家。王明开始努力工作,试图靠自己的能力赚钱。小雨则在假期时住在奶奶家,与奶奶建立了更深的感情纽带。
2023年夏天,李秀兰正式宣布了她的决定。她召集了王明和小雨,告诉他们自己对财产的安排。
"我决定捐出一部分钱,用于设立教育基金,帮助那些像小雨这样努力学习的孩子。"她平静地说,"另一部分将留给小雨,用于她的学业和未来发展,但有严格的使用条件。"
王明惊讶地问:"那我呢?"
李秀兰看着儿子:"明明,我给你留了一笔钱,足够你重新开始。但更重要的是,我希望你能学会靠自己的努力生活。"
王明沉默了一会儿,然后点点头:"我明白了,妈。您做得对。"
小雨感动地抱住奶奶:"奶奶,谢谢您这么信任我。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。"
李秀兰欣慰地笑了:"我知道你不会。你比你爸爸更像你爷爷,有责任感,有毅力。"
她又转向王明:"明明,你爸当年坚持买茅台股票,不仅是为了保值增值,更是因为他相信这个企业的未来。他一生都很务实,知道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。我希望你能从中学到些什么。"
王明深深地点了点头:"妈,我终于明白了爸的用意。他不是不想帮我,而是希望我能自己闯出一片天地。我现在才理解,他和您的爱一直都在,只是我没有看到。"
这一刻,李秀兰感到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。她看着儿子和孙女,想起了与丈夫一起度过的那些日子,心中充满了平静和感恩。
"老王,"她在心里对丈夫说,"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。孩子们终于明白了我们的良苦用心。这18年的坚守,值得。"
当初那个被亲人指责为"愚蠢"和"固执"的决定,如今看来,是她一生中最明智的选择。不仅为她带来了经济上的安全保障,更重要的是,它成为了一段关于坚持、信任和爱的家族故事,将被子孙后代铭记。
在夕阳的余晖中,李秀兰望着远方,嘴角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。
人生的价值,从来不只是金钱能够衡量的。真正的财富,是在岁月的长河中,那些被时间证明的坚持和选择。
场内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